可見光是電磁波譜中人眼可以感知的部分,可見光譜沒有精確的范圍,是因人而異的。一般人的眼睛可以感知的電磁波的波長在400-760nm之間。但還有一些人能夠感知到波長大約在380~780nm之間的電磁波。
那么,波長又是一種什么概念呢?
1666年,英國科學(xué)家牛頓第一個揭示了光的色學(xué)性質(zhì)和顏色的秘密。他用實驗說明太陽光是各種顏色的混合光,并發(fā)現(xiàn)光的顏色決定于光的波長。紅色波長為620-630nm,橙色波長為600-620nm,黃色波長為585-600nm,綠色波長為555-585nm,藍色波長為440-480nm,紫色波長為350-440nm,粉紅色的波長為360-380nm。
而我們?nèi)粘I钪锌床坏絽s經(jīng)常提到的如紅外線、紫外線則是我們的眼睛感知不到的,因為肉眼可見光的范圍一般在380nm--760nm。而紅外線的波長則大于800nm,紫外線的波長小于350nm,以此類推,從紅色到紫色,波長依次減小,能量依次減小。
一般的光觸媒需要在波長為387.5nm左右的光條件下,才會產(chǎn)生催化和降解。因此這樣的光觸媒對于光的要求會比較高,純凈的納米二氧化鈦粉末,只能吸收400nm以下的紫外光,在自然環(huán)境下,紫外光占有比例較低,不足自然光的10%,因而純凈的納米二氧化鈦基本沒有光觸媒的功效。
所以,為使TiO2可以吸收可見光,甚至吸收遠紅外光,必須采用特殊材料的配制摻雜技術(shù),比如貴金屬離子等等。
相比于其他室內(nèi)空氣污染凈化方法來說,光觸媒可以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氧氣作為氧化劑,在常溫常壓下就可以發(fā)生反應(yīng),同時凈化效果徹底,能夠?qū)⒂袡C污染物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氧氣,已經(jīng)成為目前國際相對理想化的凈化空氣的方法,同時也是國際上相對安全的空氣、水凈化材料。